尼西黑陶:续写茶马古道新的辉煌

尼西黑陶:续写茶马古道新的辉煌

1阅读 2024-08-02 01:31 茶具

雨季的香格里拉尼西乡汤堆都吉古村云雾缭绕,朦胧而诗意如一幅水墨画。陶艺大师孙诺七林工作坊里,他的儿子鲁茸恩主正在指导着几位慕名前来的省外游客体验手工制作黑陶。

鲁茸恩主正在制作传统的茶罐

取适当的泥反复滚揉、用木板拍打成条状,木尺测量再用木刀切块分割,鲁茸恩主熟练地做着示范。制坯、用小木板反复轻拍,在鲁茸恩主的一双手中,半小时,一坨泥就成了一个小茶罐。“现在需要几天的时间阴干,才能用火烧制。”鲁茸恩主说尼西黑陶要经过十多道工序才能“黑如漆、亮如镜、硬如瓷”。

初具轮廓

鲁茸恩主的父亲孙诺七林11岁就随爷爷学习黑陶制作,数十年来,他不仅对四个儿子、孙女婿悉心传承祖辈留传下来的这门手艺,对慕名学艺的村民和游客同样倾囊相授,同时还带动本村的村民走上黑陶致富的道路。

手工成型后进行阴干

金沙江畔的尼西乡,曾是茶马古道必经之地,这里的土壤黏性强、可塑性高,是制陶的极佳原料。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尼西一带就有制作和使用黑陶的历史。黑陶火锅、火盆、茶罐,一直是当地藏族同胞们的生活用品,当地人都说:“用尼西黑陶煮的菜特别香。”

尼西乡随处可见的黑陶销售点

“就地取材”“纯粹手工”“平地堆烧”是尼西黑陶独有的特点。从最初的生活用具到精致的民族工艺品,经过一代一代人的传承发展与推陈出新,黑陶的制作越来越精良,品种不断丰富多样,但鲁茸恩主一家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手工制作和烧制方法。实用兼具别样美学,他家制作的黑陶工艺品依然保留着浓厚的原始风貌,彰显着制陶工艺“活化石”的独有技术。

2008年6月,陶器烧制技艺(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尼西黑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2009年,孙诺七林(已逝)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时至今日,尼西乡已有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全乡生产黑陶的农户由40多户增加到108户,从业人员由45人增加到150余人,黑陶制品从原来简单的土锅、土罐、土火盆等生活用品增加至花瓶、酒杯、咖啡杯等80多个种类,营销路径遍布全国各地。2023年全乡年销售金额增至460万元左右,已成为尼西乡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尼西一户制陶人家里正在进行阴干的黑陶

曾经寻常百姓家的尼西黑陶,刻上“非遗”烙印而更加声名远扬,从香格里拉阔步迈向世界。

古老的尼西黑陶,浴火重生,焕发生机,续写着茶马古道新的辉煌。

来源:云南网记者 黄兴能 摄影,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八一荣光照茶田 乾旭茶香满山川

下一页:普洱茶投资分析:市场还是那个市场 但逻辑已经变了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